首页
亚冠赛程比分结果甲府风林对蔚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亚冠赛程比分结果甲府风林对蔚 > 新闻动态 > 1969年中苏冲突,朝鲜企图跨过鸭绿江,毛主席:一招搞定!

1969年中苏冲突,朝鲜企图跨过鸭绿江,毛主席:一招搞定!

发布日期:2024-12-20 23:01    点击次数:108

前言

1964年10月,中苏关系紧张程度进一步升级。

直到1969年3月15日

珍宝岛事件爆发

前夕,苏联单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多达4189起。

面对苏联的步步紧逼,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呼吁和平。

可苏联却蹬鼻子上脸

,甚至还拿出核武器威胁我们

,正当毛主席有条不紊地指挥全国战备工作部署时,

朝鲜却悄无声息地在鸭绿江边境集结重兵。

面对双重威胁,众人顿时惊慌失措,可反观毛主席却一脸镇定。

仅用一招,就巧妙地化解了此次危机!

毛主席究竟怎样运筹帷幄带领中国拨开云雾见光明的?

1

现在看来

,珍宝岛事件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

,而是中苏矛盾在边境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更是苏联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武力解决争端的必然结果!

曾几何时,

沙俄政权在清政府羸弱之际,趁火打劫,掠夺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但在1920年

,苏俄政府却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明确表示

,曾经沙俄政府历次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作废。

并且他们会放弃以前夺取我国的一切领土,以及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

但苏联的场面话说了一套又一套,在归还领土问题上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一方面由于苏联阴晴不定,在对华政策上屡次发生重大变化。

再加上当时我国面临内忧外患

,一来二去双方始终未能在边界问题上达成一致。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确实仗义了一回,双方度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苏联对我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援助,但

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一切似乎都变了味。

赫鲁晓夫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便烧在了斯大林身上,

即便在公开场合,他毫不遮掩自己对斯大林的反对。

不仅公开否认了斯大林对苏联的贡献,

甚至还认为斯大林在其位不谋其职

,对其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这绝对是妥妥的“清算”。

第二把火用在了苏联内部,他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然而谁也想不到,赫鲁晓夫的第三把火竟烧到了我国身上!

随着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锤定音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不断推进,苏联将矛头直指我国。

最出名的则是他们在1958年4月提出,

要和我国建立由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用心何在?

长波电台作为重要的军事通讯设备,具有极强的保密性要求,

然而苏联却想在我国建立一座由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

无异于明目张胆地想要控制我国,和某些国家在他国建立军事基地有什么区别!

伟人自然不会同意苏联这种无理的请求,

但苏联却蹬鼻子上脸

在同年7月份又提出要和我国建立“联合舰队”,使用我国港口。

今时不同往日,此时的新中国不是清政府,我们的港口绝不会拱手相让给其他国家,在主权问题上我们必然不会让步!

无理还想争三分的苏联吃了一鼻子灰,

可他们并不会善罢甘休,转身便在边境问题上大做文章。

其实在珍宝岛事件爆发之前,还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恶性事件——

七里沁岛流血事件。

这座位于

饶河县镇江村西南部的小岛,一直以来都属于我国管辖。

正当岛上居民从事生产活动时,苏联军队却横插一脚。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当局派出大量士兵装甲车登陆七里沁岛。

渔民好好的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双方爆发冲突,苏联士兵终于将枪口瞄准了手无寸铁的渔民。

在这场冲突中,我国4位渔民遇难,9位渔民受伤。

此事引起了我们的万分重视,在这之后,

我国加强了在中苏边境的边防警戒。

部队战士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的原则,但不成想,

换来的却是苏联的得寸进尺。

2

1969年3月2日,我国边防部队在登岛巡逻时,突然遭到苏军70多人围攻。

边防部队战士被迫进行自卫反击,1个小时后,苏军被击退。

没过多久,他们竟然调遣大量坦克、装甲车对我国边防部队发起猛烈进攻,

珍宝岛事件正式揭开序幕。

当时的苏联狂妄至极,甚至拿着核武器前来威胁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全国多地进入战备状态。

正当众人夜以继日奋战的时候,噩耗再度传来,

鸭绿江边境地区竟出现了大量朝鲜军队!

显然,他们受到了苏联的指使。

早在中苏关系出现破裂苗头时,

赫鲁晓夫就做好了铺垫。

在他眼中,中国将成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最大阻力,为了牵制我国,

他们必须在亚洲地区培养一个新的国家,于是

朝鲜便走进了苏联的视野

中苏朝三国,朝鲜的实力是最弱的

领导人金日成哪边都不想得罪

,于是和赫鲁晓夫打起了太极。

眼看抛出去的橄榄枝没有任何效果,赫鲁晓夫有些着急,于

是找到朝鲜开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

只要朝鲜帮助苏联对抗中国,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军事援助,日后苏联还会支持重现完成统一半岛的宏图伟业。

当一听到“统一半岛”后,金日成顿时坐不住了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

他终究没坚持住底线,将中国的恩情抛之脑后。

因此,

当中苏双方在珍宝岛一带剑拔弩张之际

,朝鲜便积极响应苏联的指示,在鸭绿江边境地区集结重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可毛主席却仍按部就班部署工作,

其实伟人早就看透了苏联和朝鲜之间关系的本质。

看似坚不可摧,

这种完完全全建立在利益至上的关系,根本经不起任何考验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便会沦为一盘散沙。

毛主席仅用一招,就成功化解了这一棘手难题。

3

伟人之所以能泰然自若,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

毛主席首先加强国内的战备,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便开始认真考虑打开中苏关系,利用“间接同盟”来抗衡苏联。

毛主席为何笃定中美关系一定会迎来转变呢?不得不感慨伟人对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

进入六十年代

,美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尤其是尼克松上台之际,

越南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

,从哪里入手呢?最根本的还是改善对华关系。

1968年11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在《致当选总统尼克松关于对华关系的备忘录》一文中提出独到见解

:“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走向中美关系缓和并最终达成和解。”

而如今中苏双方在珍宝岛一带剑拔弩张,

恰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双方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为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尼克松不仅在就职演讲中向中国动摇了橄榄枝,甚至还在公开讲话中矛头直指朝鲜。

称朝鲜倘若不对击落美国侦察机一事做出一个交代,

那美国很有可能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

金日成听到此番话大惊失色,赶忙向苏联求助

,可当年美军仁川登陆的时候,苏联都没打算出兵,这次显然也没戏。

苏联看似强大,但绝不会为了朝鲜和美国撕破脸皮。

万念俱灰的金日成此次恍然大悟,

从始至终朝鲜不过是苏联一颗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罢了!

见时机成熟,

毛主席下出最后一步棋——向朝鲜释放友好信号。

这无疑让金日成看到了救命稻草,

相较于苏联,还是中国更加可靠!

朝鲜虽然做出不仁抉择,但中国却未做出不义之举,最终金日成一锤定音,当即作出了撤军的决定!

结语

伟人运筹帷幄

,在合适的时机完成了“一箭三雕”之壮举。

既让中美迎来了关系缓和的机会,也让朝鲜迷途知返,更化解了苏联在边境地区制造的危机。

毛主席将一个个重大的问题逐一拆解,

看似坚不可摧的危机,在处理了关键问题后逐渐分崩离析,远见卓识实在让人佩服!

朝鲜毛主席珍宝岛苏联赫鲁晓夫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亚冠赛程比分结果甲府风林对蔚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